
價值型投資
本專題著重的「價值股」顧名思義即是以「低價買進策略」進行,相信許多讀者也很常聽見「價值型投資」,因為馬上就會聯想到賺到最多財富的投資人「華倫‧巴菲特」。沒錯,巴菲特雖非價值型投資的創始者,但卻因為自已本身的名氣而將該方法發揚光大。而巴菲特師承班傑明‧葛拉漢才是我們所謂的「價值型投資教父」。
「價值型投資」依據班傑明‧葛拉漢的方法,是依據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價值」來與股票的帳面價值比較;當「公司股票的價值」<「公司資產價值」時,即符合葛拉漢的價值股選股原則。因為葛拉漢覺得當公司經營不善時,當公司股價低於資產價值時,即使公司倒畢後清算,清算價仍可高於買進的現值,等於是一筆穩賺不賠的投資,而用遠低於「資產價值」來買進,更可形成一種「安全邊際」。不過遺憾的是,時過境遷,現代投資環境早已不是葛拉漢及巴菲特早期身處的「弱式效率市場」了,因在目前的股市中,只要是成熟市場都會比較接近「半強式效率市場」或「強式效率市場」,也就是已無法依據葛拉漢的基本原則去找到符合葛拉漢的價值型投資標的。
因此目前的價值型投資者針對價值型投資準則大都有些修正,除了要降低一些標準外,也要有其它項目的考量。而本站在進行價值型投資準則上,考量標準除「資產負債表」的價值外,也考量「損益表」的價值,即我們一般常聽到的「本益比」,也因此本專題的選股將針對(1)股價淨值比、(2)本益比,等2項指標為重點來打造,其選股標準示意圖如下。

專題(2)價值型選股分析
一、預估成長與價值指標選股分析
二、預估本益成長比分析
三、投資組合散佈圖
四、投資組合統計表
五、現行投資組合標的
六、歷史投資組合標的
七、專題(4)混合型模擬績效分析
※本文為個人研究,非投資建議,相關數據係依當時公布之財報資料推估,僅供讀者參考。

打造價值型投資組合與績效驗證





市場價值面分析

0 意見:
張貼留言